1.  > 论文

南北融合的论文-南北融合下一句

南北融合的论文-南北融合下一句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南北融合的论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南北融合的论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人口南迁论文
  2. 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文章或论文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融合的过程
  4. 关于北魏民族交融的论文

1、人口南迁论文

北方大批人口的南下,对南方的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北方大量劳动力和先进垦殖技术的南迁,原先的“蛮荒之地”大都变成了“鱼米之乡”,在风俗习惯上南北方互相融合,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人口南迁对现有的社会、历史、经济及文化等领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2)经济影响:南迁可利用地区的空余土地和气候条件,从而开拓农业、渔业及手工业等产业,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与发展重心。

历史上中国人口南迁的原因有自然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期,但其根本是人口大量南迁。 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人口迁移有两个趋势,一是中原人口外迁,这是在王朝强大的基础上的,比如汉朝唐朝的军户。

我国人口南迁有两个基本原因,一个是气候开始变化,一个是草原部落南侵。由于地球磁极偏转角度加大,相对靠北的中原地区,极端气候开始日渐增多。

2、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文章或论文

国学大师王国维对南人和北人的评价便一语点明了南北人的性格差异:“南方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

中国是幅员辽阔、文化多样,南北方独特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风貌,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本项目主要通过了解浙晋两省的春节风俗的差异,分析南北方独特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对比与研究南北方文化的差异与不同。

一方水土 巴克尔说:有四个主要自然因素决定着人类的生活和命运,这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地形。除此之外,长期性的文化基因传承和沉淀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北方天气寒冷冬季食品较少,因此大家需要提前大量准备,春节期间就可以进行交易,南方气候温暖,112月也能有所收获,因此不需要提前准备食物。

3、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融合的过程

两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以避柔然侵袭。在北方与汉人杂居,逐渐适应汉族农耕经济。其民族文化也与汉族融合。特别是魏文帝改革,使得北方各族人民从事农耕生活,其文化,习俗亦与汉人无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为隋唐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汉族是在与周边各族人民长期的融合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的成分而发展壮大的。魏晋时期进入中原的各少数民族,经过200年左右到北魏统一北方的时候,已经基本汉化。

其间,三国时魏、蜀、吴鼎足天下,东晋时十六国纷争不已,南北朝时南朝与北朝长期对峙。这一时期,中国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西、北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各民族之间的迁徙和杂处促进了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融合的主要途径是有以下几点:.(1)数学:南朝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准确地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他的数学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3)联合斗争,即在反抗各族统治者的剥削压迫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加强联系和友谊。(4)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改革也起到了加速民族融合的作用。(5)民族之间的战争在客观上也有助于民族融合。

4、关于北魏民族交融的论文

卢水胡、河西鲜卑、关陇匈奴等,也陆续处于解体过程,到北魏后期至隋唐,早期内迁的北方民族在中原地区大多消失,融合于汉族,南迁的柔然,敕勒和西迁的吐谷浑亦有一部分逐渐与汉族融合。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启示:民族交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北魏时期,北方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融合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中国的民族文化。

西魏——北周统治者推动民族交融、强化内部凝聚力的措施有:在自强不息、励精图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着自己的军事政治力量,拉拢人心;继承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果,继续改革,促使国力逐渐增强。

从公元220年曹魏建立到公元589年隋灭陈,包括三国、西晋、东晋与十六国、南北朝的历史,这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两大鼎盛时期之间的过渡阶段,具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从政治上看。

北方在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西晋建立前赵,随后进入十六国时期(政权数量不止16个),其后北魏统一北方,把历史带入了北朝时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北融合的论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北融合的论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换成@即可,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jyj.comhttp://www.szjyj.com/zonghe1/16683.html